校友风采 | 马家好:实践中成长 奋斗中收获

发布者:生命学院安全责任人发布时间:2022-07-25浏览次数:237

  

 马家好,1965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,我校淡水渔业83级校友,毕业后,分配到解放军农牧大学畜牧水产系,从事水产动物疾病学的的教学、科研工作。在校工作期间(1987年至2000年),攻读了该校传染病与预防兽医学专业的研究生,荣立三等功1次,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(均第二署名),发表论文20余篇。现任广州利洋水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。


图片



实践中成长

 马家好依托农牧大学兽医专业的优势,选择了鱼病作为研究方向,建议并推动学校成立了水产动物疾病研究中心。经过几年的努力,学校的鱼病研究水平得到了长足发展,1995年承办了第四届鱼病学术研讨会(至今北方仅此一次)。

 他本人1997年因农业部下达的欧鳗“狂游病”研究课题来到了福建,并建立了鱼病诊所。在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掌握较多的是疾病“诊断”知识,而如何“治病”则需要在实践中摸索。经过三年的治疗实践,他对“治病”有了较深入的认识,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。后来因养鳗业萎缩,诊所转向养虾服务,但是,虾病多为病毒病,靠治解决不了根本问题!于是,他又开始了“防病”方面的艰难探索,从改底开始,调水、稳水,没有产品就自己做,无意中却加快了水质改良剂领域的发展,至今这个领域养活了至少五千家企业,也成了他个人事业的起点。

 可是,防住了病毒病,虾还是养不好,原因出在哪里呢?他进一步思考,原来一直沿用“病”的思维考虑问题,如果改用“养”的思维可能会不一样。老祖宗的八字方针:“水种饵密混轮防管”,后边的五个字说的是技术,而“水种饵”才是基础。根据这一理念,他带领公司人员又开始了虾苗、虾料、养虾、种虾选育等方面的探索。但就养虾而言,还是很难成功。他经过进一步地分析发现,人的作用再大也没有“天”的力量大,所以他认为养殖就是“天水养”,水产养殖是“天人合一”的造物过程,环境病(主要是气泡病或气伤)则是养殖的第一大危害。认识到这一层,距离养虾成功更近了。通过从学校到生产一线,从“诊病”到“治病”、“防病”,从“病”到“养”,再从“人”到“天”、“地”,思维一直在变化,他也一直在实践中不断成长。


奋斗中收获 
 连他本人也不曾想到,这家在当时看来并不起眼的小诊所,日后会发展成为国内渔药直营连锁店的第一品牌,现在已经发展到500余家(其中直营店450家)。2002年成立的利洋公司现在已经有水产动保生产基地2处,成为国内水产动保产业的领军企业。2011年,公司涉足南美白对虾繁育行业,先后建立海南文昌、福建诏安、广东珠海、广东阳江及广西北海对虾繁育基地5处。生态育虾苗获得成功,并填补了国内空白。2014年底,公司成功在新三板挂牌。


图片


图片


  

利洋公司注重研究开发和技术服务,先后设立了8个研究室,6个工程技术中心,养殖试验场2处。现有技术服务人员1200多名,其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50余人。在他的带领下,公司致力于可控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,在养殖水质管理、水产动物疾病诊治及水产动保产品的研发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,并在全国各地的水产养殖区得到推广应用。
但与外界对利洋公司高度关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自创办第一家利洋药店(原诊所)后,此前一直从事教学科研的他就再也没有发表过任何文章,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给养殖户和公司员工的讲课培训上。在利洋,每年都会有2到3个月的时间是针对技术人员的培训,至今行业内已有5000余人经过了利洋的专业培养。
公司的发展经历了很多的坎坷和艰辛,从专业到营销,再到管理、经营,从1家店到100家店,再到500家店,每一步都会遇到许多不同的困难。一步步提高认知,在奋斗和实践中收获,利洋公司的文化积淀才是最根本、最重要的。“正信专,共创美好生活”的价值观及奋斗目标,“奋发、求实、服务、创造”的利洋精神,是利洋人能够坚持到现在,并继续奔向美好明天的不竭动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