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假鲍鱼”——皮氏蛾螺

发布者:生命学院安全责任人发布时间:2018-03-24浏览次数:735

Volutharpa perryi (Jay, J.C., 1856)

自古以来人们就对一个“假”字深恶痛绝,也许是亏吃得太多,早已形成了条件反射:只要与这个字沾边的事物便会让人心生厌恶。然而有一种贝类虽然与“假”字有关,但它却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,甚至一些资深的“老饕”谈之便双眼放光,它便是今天故事的主角——皮氏蛾螺。

皮氏蛾螺俗称“假鲍鱼”,是一种腹足纲蛾螺科贝类,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海北部以及日本的濑户内海至北海道等海区,喜欢栖息在水深20-50米的软泥质海底。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足部极其肥大,以至于无法缩回到壳内,也许是天敌较少的缘故,本来起保护作用的贝壳也变得十分薄弱,仅仅依靠一层厚实的壳皮来加固,就连口盖(学名“厣”)也退化成芝麻粒大小。不过凡事无绝对,如果真的遇到麻烦它们该如何应对呢?不必担心,它们还有一件“秘密武器”,那便是体内分泌的大量粘液,能够搞得对手满嘴黏黏糊糊的不舒服,从而打消吃掉它们的念头;而且粘液还可以把柔软的泥土连接起来,并在其表面形成一个光滑的薄膜,以便于它们能在上面快速爬行而不会被陷进去。

在我国北方的一些沿海城市,尤其是辽宁的大连、山东的威海、荣城等地,皮氏蛾螺的人气还是比较旺的:由于它们的足部肥厚形似鲍鱼,而且口感细嫩富有弹性,加之价格非常亲民,于是便有了“假鲍鱼”的称号。皮氏蛾螺的烹调方法多种多样,可以“刺身”,也可以红烧和酱焖,还可以与排骨一起炖,此外日本那边还拿来做“酒蒸”,无论哪种做法都非常好吃,但请记住一点:制作之前一定要先把它们的粘液除掉!方法不算麻烦,先用清水漂洗几遍,然后水煮8-10分钟,马上捞出泡到凉水里,反复用粗盐搓洗,直到粘液完全洗净为止,之后便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制作流程了。

说起皮氏蛾螺的发现和命名,就不得不提到历史上著名的马修•皮里和他的日本远征,正是他曾率领美国海军舰队(1852-1854)打开了闭关锁国时期的日本国门,并代表美国与日本签订了第一份不平等条约《日美亲善条约》。1856年,根据马修•皮里和他的队员在日本远征期间的亲身经历以及所留下的大量材料,美国政府出版了《美国中队远征中国海和日本国叙事》(原题目为:Narrative of the Expedition of an American Squadron to the China Seas and Japan)一书,共三卷,书中对日本当时的政治形势、经济状况、风土民情、历史文化、自然资源、水文气象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地介绍,并绘制了精美的图版,在其中的第二卷中对沿途所采集的贝类专文进行了介绍,由John C. Jay撰写,而皮氏蛾螺则作为新种在书中被首次描述并以“Perry”命名。

马修•皮里Matthew C. Perry1794-1858),也可音译为“佩里”



出自微信公众号“贝类爱好者联盟”